书库中的茶会后,韩瑾回到了中书礼房的独栋小楼。
沿着狭窄的楼梯,走进二楼公厅,在内间的门前问道,“检正可在?代我通传。”
被他拉住的小吏还没说话,门内传出声音,“是德全吗?进来吧。”
韩瑾推门入内,黑漆宽面的桌案之后,一名中年从公文堆里抬起头来,就问:“怎么样了?”
礼房检正的问询,韩瑾轻快的答道,“总算是答应了。”
“好。”中年满意点头,把手中笔也放下了,“只要王寀不出来,回头德全你自请随行,就没人能争得过你了。”
“其实可以不用去找王十三的。”韩瑾在中年对面坐了下来,“他镇日喝茶看书,日子过得悠闲自在,都堂啊!”他啧着嘴,多有几分羡慕嫉妒,“得多想不开才会去辽国?”
“只是不想让他出来碍事。王寀此人,口疏行狂,小器速成,本不足为虑。只是如今正当时,得做一防备。”
想起方才书库中,王寀毫无顾忌的把他人阴私随意揭开,韩瑾就不由点头。能把人置于死地的把柄,却毫无意义的丢出来,这可是在中书门下,不是街头巷尾,邻里间说人短长。
中书礼房检正起身,活动了一下手脚筋骨,回头看着韩瑾的反应,又反过来叮嘱,“虽说如此,你也不能小瞧他。王寀自幼聪慧,傲而无礼,只是因为他靠山太硬,任谁妨碍不得,故而毫无顾忌。故枢密副使幼子,太尉亲弟,关西的那一位也把他视同手足,李相公都让他三分。而德全你……”
韩瑾摊开手,笑着:“是啊,我就只是宰相侄孙。”
“隔得太远了。”对韩瑾讽刺的口气,中年瞪了瞪眼,“若不是有这奢遮的靠山,去岁进士科的探花郎,即便位在榜眼,也不可能甫释褐即入中书,除授习学公事,而且还是在中书五房中最重要的孔目房——状元郎都出外了!你也是在外四年才调入都堂!”
“还是在礼房,”韩瑾拖长声调,故作唉声叹气,“没法儿比啊……”
中年瞟了不正经的韩瑾一眼,“更不用说在都堂内外,走到哪里都有人奉承。书库你刚去了,原来可没那般干净。周明金不是勤勉的人,也不是大方的人。春日宴集,他总是想方设法要躲掉他的那一份。可王寀面前呢?太平先春,张二娘家的赤豆黏糕。”
“啊?!”韩瑾讶然,“这都知道!”
“都堂里面没秘密。”中年平静的说道。
‘只是对某些人吧。’这话韩瑾倒是没敢讲出来。
中年道:“靠山硬,运数强,还有一个进士出身,人人奉承,他可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?”
“好吧。现在是多承辅道公的恩德,小子终于有了去北虏游历草原的机会。”
“第一,北虏伪帝不在草原上,他金帐已经在辽阳两年了。”中年板起脸,“第二,正经说话。看到你这模样,点头都会变摇头。”
“如命。”韩瑾一派虚心受教的模样。
中年暗暗摇头,方才他说王寀,可韩瑾何尝不如此?世家子弟,年轻时往往一个模样,能有改变,多是在一番经历之后。
西府中的另一位衙内,出外一回就换了性子,都堂中的人望,远不是王寀、韩瑾能够比较了。
希望他出京一回后,能有所改变。
已经两年了,天下又要起变化了,大丈夫进取,可就在此时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“韩瑾找十三叔你作甚?”
王寀找过来时,韩钟正在检查着州郡发来的申状。刚看过几本,下面的吏员就又搬来一摞。
韩钟是枢密详检官,相当于中书检正官在西府的位置。
习学公事的王寀能有空喝茶看书,韩钟却没空闲——如果王寀想做事,还是有许多事情要做的。可王寀来都堂后,便想尽办法躲懒,很快就没人劳烦他老人家了,而韩钟却从不推脱。
韩钟是是一边跟王寀说话,一边理事,嘴皮子不停,手上的笔也不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