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李五、李七还好,他俩的任务比较单纯,就是学习。只要好好学习,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暂时不用管。也就是休沐的时候,帮家里干干农活。
李二、李三不用去书塾,他俩除了跟兄弟学习,还需要跟家里的姑娘们一起跟女先生“认字”,两边督促,防止二人落其他人太多。
不过也正因为不用去书塾,他俩省心了很多,只要完成当天的认字任务,就可以去干自己的活了,到也单纯。
唯独刘康麻烦一点,谁让他年龄卡在中间,被边平灵塞进了书塾呢。
除了要书塾里学习,他自己又放不下手里的活,一心二用,颇费精力。
还好他脑子灵活,之间往镇上跑的时候,也陆陆续续偷学了一些字,现在开始学起来,也不算是特别吃力。
家里的姑娘们更省心,她们又不用科举,只要跟着叶夫人的进度学就成了,剩下的时间可以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。比如李六妹喜欢进厨房,将厨房里里外外打理得干干净净,在几个姐妹的帮助下,完全来得急将村里人需要进货的吃食准备好。
而赚到的钱,除了一部分交给边平灵作为“公用”,自己也可以有点积蓄。
边平灵拿到手里,她不是公器私用,几个孩子读书的费用、家里一些零零碎碎的开支、投资别人的生意等等,这些全部由她操心。
在她这么一翻操持之下,虽然家里的开销增加了,让人意外的是,家里的生活水平并没有直线下降,完全周转得过来。
想想也是,每天有那么多挑担上门批发,怎么都能余一些钱出来。
而刘康往外跑的时候,也跟别人合伙做了一些生意,有的是投钱,有的是投技术,即使一个生意赚不了多少,但几个加起来,也多少有些钱。
有活钱进来,平时再节约一点,可不就撑住了。
家里的姑娘们也不奢侈,日常食用皆为家里的产出,房子是现成的,除了一年四季需要更换一下衣物、学费之类的,其他花费到是不多。
最近,李三的木活手艺也是蹭蹭地往上涨着,开始开张做生意了。
比如给东家打个柜子,给西家做个桌子、板凳。
手中最大的一笔生意隔壁有一户人家要嫁女儿,准备打嫁妆。原本要想好一点,就得花钱去镇上打,除非家里条件好的,一般承受不起若是请村里的木匠,那质量没问题,但花样就别想了,只能用不能看。
可是现在不一样,现在冒出来了一个李三。
灾前灾后,李三只要闲下来,就会琢磨大嫂给她的那本鲁班集。大样的东西做不了,就拿发钗、木镯子、小木雕练手,几个月下来,光这些东西就有一大箱子。
除了学步车,他还给江小兔打了一个摇摇椅、婴儿床、木马等,放在院子里,哪个进来的时候都能够看到。
那些跟江小兔同一时段出生的小孩家里,哪个看到了不想弄一个回去
本来挑担的进进去去,人那么多,随便有那么两三个人想要,李三一个月的活就凑了下来。
就连打的发钗、小木雕之类的,也被李四妹、边二妹摊在院子里的簸箕里,卖给了挑担的,让他们转卖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。